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题目。杨一民的一天胡天翔  

查题易 语文 已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杨一民的一天
胡天翔
    杨一民是个菜贩子。
    清晨,杨一民骑着空三轮,去城东的蔬菜批发市场批了一车青菜。
    杨一民卖菜的那条街叫大华街。大华街上是禁止卖菜的,街里面规划的有蔬菜市场。租不起摊点,杨一民这样的小贩子就推着自行车、三轮车、架子车,甚至挑着两个箩筐在路边卖。对他们的流动卖菜行为,有时城管管,有时工商管,有时没有人管。
    杨一民刚把三轮车在路边停好,过来一个买红萝卜的。拣好萝卜,杨一民刚要过秤,街北头传来大喇叭的吆喝声--城管来了。想着城管一会才能过来,杨一民就接着称萝卜。萝卜称完了,买萝卜的掂着走了,杨一民却走不掉了。听见大喇叭一响,街北头的菜贩子老鼠一样闪进了巷子里,城管的车呼一下就开过来了。没有号牌的白色“半截头”停在杨一民小小的三轮车前。从车里下来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看着杨一民讨好的微笑,制服什么也不说。
    “我不卖了,我回家。”杨一民说。
    “那你就回家吧。”制服说。
    制服生气了,抓住三轮车车帮,没用劲就把车子掀翻了,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骨碌碌地在地上滚。
    “你赔我的菜!”杨一民抱住了制服的右腿。
    “好,我赔你的菜!”制服真生气了,他不管不顾地走着。杨一民像是绑在他腿上的沙袋。制服拖着杨一民走,杨一民拖着地。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半截头”上又下来个年轻人,平头。平头吐了一口痰,弯腰抓住了杨一民的右脚。平头要把杨一民从制服身上拉开。杨一民抱得紧,平头一使劲,拽掉了杨一民的一只鞋。杨一民脚上的鞋太破了,鞋帮和鞋跟拽开线了。差点被闪倒。平头生气了,扔了鞋,一抬脚就踹到杨一民的屁股上。杨一民的屁股受了这一“脚掌”,疼痛通过大脑指挥双手,杨一民乖乖地松手了。
“你别松手啊!治不了你!”平头说。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制服与平头钻进车子,鸣着长笛到别处执法去了。
    躺了一会,杨一民站起来,找到鞋子,却穿不上了。杨一民光着右脚,拾地上的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总还有些没烂的。
    杨一民推着三轮车来到汤全喜的鞋摊前。杨一民和汤全喜认识。
    “惹他们干啥。”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叹气,“多少钱?”
    “不拿了,你够倒霉的。”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说。
    杨一民骑着三轮车在小巷子里转悠、吆喝。到四点多,菜也就快卖完了,没想到却来了好运。在一个巷子里,三个妇女围着杨一民的三轮车拣菜,过来一个骑电动车戴墨镜的年轻人。连电动车都没下,墨镜递给杨一民一张五十的票子,说称四斤辣椒。接过钱,新呱呱的,杨一民就塞进了褂子兜里。接过辣椒,没等杨一民去找钱,电门一拧,电动车蹿远了。
    杨一民无心再给三个妇女讲价,称完菜,骑上三轮车离开了那条巷子。没找的钱就算城管赔弄烂的菜了,杨一民安慰自己。
    走到大华街,汤全喜还没收摊。想上午补鞋汤全喜没要钱,杨一民就喊汤全喜去喝两盅。在小酒馆,点了四个小菜,要了两瓶半斤的二锅头,一人一个一次性杯子,杨一民和汤全喜一口接一口地喝上了。喝着喝着,一瓶酒就剩小半瓶了;喝着喝着,杨一民的脸变红了;喝着喝着,杨一民说话了。
    “×他娘,今天没白挨打,捡了个便宜。”杨一民把四斤辣椒卖了五十块钱的事给汤全喜说了。
    二锅头喝完了,又要了两小碗刀削面,一算账,正好五十。杨一民从褂子兜里掏出那张五十的,递给酒馆老板。老板看了正面,又看了反面,还对着灯光照了照,终于把纸币放进了验钞机。
    那个绿色的盒子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他娘啊……”杨一民直跺脚。
    一阵暮霭袭来,街上的路灯显得更暗了,杨一民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踉跄跄地走在小城的路上。
(选自2012年第6期《四川文学》,有改动)(1)为什么杨一民明知城市街道上禁止卖菜但他仍然在路边叫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3)杨一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小说分条概括。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痛”;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艰难。对此,你所持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

优质解答

共1条回复

  • (1)这道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为什么这样做,第二问又回到考查段落的作用上.第一问要结合主人公此时的心理和现实的处境两个方面;而第二问要结合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开头段在结构上主要有呼应(照应)标题(与标题的关系),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呼应后文(与下文的关系;而内容上主要有渲染烘托映衬(与形象的关系),体现暗示主旨(与主旨的关系).只有杨一民不顾规定在路边叫卖,才会有下文的矛盾冲突,所以是为下文做铺垫,主要考查开头部分的作用.
    (2)这也是一道段落作用题.题干中的提示很多:一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营造…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的心情(乐景衬哀情),暗示深化主旨(一般在文末);二是文章结尾.首先找到写景的句子,然后品味景物的特点并结合人物的心情.“暮霭”“街灯更暗了”可知此时的环境是昏暗的;而杨一民“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踉跄跄地走”,可知此时的心境是低落的,景对情起到烘托的作用.
    (3)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可以先到文中找现成的形容词,然后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来概括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主要有两大方式,一是正面描写(语言、肖像、行为、心理等),一是侧面衬托(他人他物).对其鞋子的描写表现其贫穷;但他能靠卖菜维持生计,自食其力;遭到城管的执法无力抵抗,表现其憨厚老实;对不收自己修鞋钱的汤全喜非常感激,体现其知恩图报.同时要注意分条表述.
    (4)这道题目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或者是说是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旨与主人公有关,只要了确定了主人公,主旨就是通过其遭遇体现出来.主人公是杨一民,那么他的遭遇就是文章要展示的点,他是农民工的代表,他代表的是一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境遇;其实“执法者”也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他们粗暴的执法态度也是生活中一部分执法者的缩影.两个角度皆可,但都要围绕小说的内容来说.

    参考答案:
    (1)一方面是杨一民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制止这种行为;一方面生活所迫,杨一民不得不冒被驱赶的风险街边卖菜.(2分)作者这样写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发生作好了铺垫.
    (2)①渲染了昏暗的环境特点;②烘托了人物内心;③深化了小说沉重的主题.(共三个要点,答对两点可得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经济困顿,生活贫穷;②能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生活;③憨厚老实;④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4)示例:①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痛”.小说中杨一民是一位靠卖菜维持生计的下层劳动者,他不懂城市管理的大道理,只清楚卖出菜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但这样的却被城市管理者任意驱赶、殴打乃至践踏,毫无人格尊严与生存权利可言.小说正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不和谐的一幕批判所谓执法者的简单粗暴,引人深思.
    ②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艰难.小说以进城农民杨一民的遭遇揭示了这一群体在城市中难以真正立足的不幸现实.他们勤劳善良,憨厚朴实,没有更多奢求,但在城市中却没有足以维持生计的手段,无法寻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小说结尾也暗示了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