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错位中的丁文江 刘焱鸿

查题易 语文 已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错位中的丁文江

刘焱鸿

对处于中西学激流中的知识分子而言,思想来源、经世处事无不与时代脉动相扣,即使单个人的经历,也不仅是“个人奋斗史”可以统揽。丁文江其人,过往研究多集中于其思想言论中的“少数人”理念,抑或前贤学人与其交往的某些侧面。即便胡适先生的《丁文江这个人》等文章、 “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 的定论,仍未能全面剖析丁氏的治学治世精神。徐复观先生曾在《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中疾呼:民主自由未成,书生悲剧难免,或者是丁文江短暂一生的最好写照。

胡适曾说:“丁博士喜好实打实,使他产生了对幻想家和预言家的一些反感。这种反感是实干家所特有的,而丁博士则是彻头彻尾的实干家。他是中国今日拥有的最伟大的实干家之一。”自负笈英伦留学时,丁文江便深受科学主义的精神影响。1911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毕业,获得动物学与地质学两份文凭;两年后,应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聘请,任职该司地质科科长。在科学中找到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构筑的理性世界,在丁文江的工作实践中表露无遗,并最终付诸更为理想主义的书刊文字。

1922年,他与胡适等人筹办了《努力周报》,以与普通民众口语相通的朴素文字点评社会得失。1932年,事隔10年他重拾笔锋,与胡适等创办了《独立评论》。此时他们心境已变,失却当年的热情与信心,仅希望“不倚傍任何党派”以“独立”的身份评论政治。两刊几乎可称为他的“个人的事业”所在。在丁文江看来,营造坐而论道的政治清明氛围,促请政府重视知识分子的意见,是为最终目的。尽管如此,他的科学“自发性”仍然指向办报问政与实际功能是否等同的问题。他在致沈昆三的信中说:“弟辈此举亦不过欲求良心上之安慰。安得摆脱饭碗问题,专力于国事乎。”

丁文江不同意胡适“改良政治要从思想文艺下手”的见解,他主张“少数人”(有责任能力的知识精英)面向大众,承当改良社会的实践责任。这里的“少数人”概念有出自科学实验界精英崇拜的嫌疑。而单就其从良心价值出发、出脱专业用力国事,将学术研究的理性实践精神,用于复杂的社会改造事业,亦不难想象其陷入窘境的命运。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丁文江处处体现其错位的角色表达:是学人,是政客,是评论家,是宣讲家?始终抱持着改革政府的乐观心态,丁文江于中国新文化的旗帜下呈现出不同他人的坚定“常态”。可能正如其自陈:唯一的希望是“知识阶级联合起来,把变相的旧式专制改为比较的新式独裁”,以至少弥补知识阶层的缺失。费侠莉以“东西方之间的理性主义者”概括丁文江最本质的内核,然而“理性主义”终究不是“理想主义”,或许学科的专执求真更深度影响了他在政治上从一的追求。

1936年元月,丁文江因煤气中毒遽然长逝,其时,他正于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章鸿钊发表了《我对于丁在君先生的回忆》,文末赠以对联:“认责任内,无处可放松,治学然,治事亦然,识君以来,始信自强在不息;数交游中,惟真最难得,能让易,能争非易,从今而后,几疑直道与偕亡。”丁文江身上,确实不乏知识人特有的那种天真,其参与政治的努力也许还有些幼稚。然而身具学理背景,却能不忘国家现实;倡议知识关怀,又肯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少数人,或者正是中国知识界最难以产生又最需要产生的。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丁文江从小深受科学主义的精神影响,秉承“少数人”理念,是一名富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实干家。

B.筹办《努力周报》是丁文江承当改良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反映出他对社会得失密切关注。

C.丁文江等人创办《独立评论》的宗旨是想营造清明的政治氛围,促请政府重视知识分子的意见。

D.丁文江的“少数人”理念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他寻找到了用知识改革政府的最佳途径。

E.虽然丁文江与胡适的政治改良见解不同,但他们努力实现国家清明政治的初衷却是一致的。

2.结合全文简要阐述,为什么说胡适所做“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的定论未能全面剖析丁氏的治学治世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丁文江的“错位”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在政治上的追求还有哪些局限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共1条回复


  • 1.A、D

    2.胡适所做定论只是强调了在科学中寻找到世界观、价值观和改良社会的作为实干家的丁文江,却忽视了丁氏“位卑未敢忘忧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贵与奉行“直道”、心忧天下、积极“入世”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文化精神。

    3.要点:第一问:指导思想的错位:丁文江追求靠“少数人”用理性实践来改造复杂的社会,希望依靠民间评议来影响政治决策。

    自身定位的错位:丁文江从良心价值出发,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去实践需要政客完成的政府改革,难免陷入窘境。

    奋斗目标的错位:对旧式专制独裁政府抱有幻想,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政府变成有理性的政府。

    第二问:政治局限性:没有认清国情,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政治上盲目地从一而终。